五苓散治腎衰竭
五苓散來源:《傷寒論》第71條: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傷寒論》第72條: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傷寒論》第73條: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傷寒論》第74條: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傷寒論》第141條: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傷寒論》第156條: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傷寒論》第244條: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复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傷寒論》第386條: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31條: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方劑與證型對應要點:太陽表虛證兼見心下停飲,小便不利者。 方藥組成:豬苓、澤瀉、桂枝、茯苓、白朮。 方劑功效解讀:本方集豬苓、茯苓、澤瀉、白朮諸利水藥,重在逐內飲,澤瀉用量獨重,取其甘寒方中主藥,以解其煩渴。复用桂枝不但解外,而且能降氣沖,使水不上犯而下行,五味配伍,解外利水,故治脈浮有熱、氣沖水逆、渴而小便不利者。 方劑臨牀應用:本方證在臨床應用很廣,不但用於急性病,而且用於慢性病、急性傳染病。不論什麼病,只要認清有五苓散證,即可用五苓散治療。 五苓散治腎衰竭醫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