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飲食篇

調味品及添加劑

  食物添加劑和調味料是人類刻意加進食物內的額外物質。它們在食物的份量雖少,但進食過量,往往也會影響健康。
  為什麼食物要加添加劑呢?其用意是改善品質,延長貯存期,增加滋味和色彩等。現在社會對添加劑的使用都有著嚴格的管制。在香港所買的外國進口食物,一般都受原產地標籤法管制,產品上需列明所用的添加劑編號和名稱,而含量亦不能超出當地法例所定的限量。香港法例第一三二章“公眾衛生及文康市政條例”亦有清楚列明本港對添加劑的管制。
  現時有報告指出,一些防腐劑如二氧化硫可能令哮喘病者呼吸系統及腸胃敏感。另外又有研究發現某種顏料可能引起兒童過度活躍症及令嬰兒出現過敏的情況。所以歐洲國家已立例規定嬰兒食品是不可加入任何顏料。
  我們最常用的調味品有鹽、油、醬油、味精等。它們能增加食物的食、香、味。鹽亦有殺菌、消毒的功能,由古至今,人類利用鹽來醃制出多種易於儲藏的食物。調味品內最令我們關注的是鈉的含量了。鈉是礦物質,主要功用是維持體內水份的平衡,調節體液及細胞的酸鹼度。成人每天所需要鈉的份量是2300毫克以下(大約1-2茶匙鹽份)。這個份量包括在食物內的天然含量和烹調時所加入食物的鹽份。有研究指出一些吃鹽人多的地區,高血壓的發病率也較高。食鹽過多亦會增加鈣質在尿液中流失。中國人對鈣質的攝取量原本已不足夠,如果再加上食鹽多,那就更容易患有骨質疏鬆病了。
  一些家庭亦利用味精作調味。但一些個案顯示,空肚進食大量味精可能引至「中國餐館症候群」。患者會頭部不適、口渴、出汗、惡心及困倦等。味精學名是榖氨酸單鈉,是含鈉及胺基酸的化學物質。國際衛生組織已研究出人類每公斤體重所能接受的味精份量是少於120毫克,即一位130磅的成年人每天不可吃多於7.2克的味精。但味精已廣泛被用作食物添加劑,如果家中常用味精,又不時進食加工食品,那就會很容易超出身體所可以接受的分量了。
  雖然添加劑及調味品被進食後會經新陳代謝而排出體外。但嬰兒及兒童因體重較輕,對添加劑及調味品的新陳代謝功能就較差。在烹調嬰兒的食物時,不需要加入鹽、醬油及味精等。三歲以下的兒童更應避免進食加工過的食物。而人的味覺隨年齡增長而降低,要避免越吃越鹹,兒童就應該由小時就要養成淡食的習慣。所以我們要適量地利用添加劑及調味品。
  家庭主婦選購食物時應盡量減少購買加工食物。一般醃制過的肉類及蔬菜,只可供間中食用。家庭式的美味餸菜可由新鮮的肉類,蔬菜烹調而成。不備之用的食物可由真空處理,經高溫消毒或急凍入冷藏、乾煉處理等儲藏。烹調時,味精,雞粉等可以免用,最好每人每天大約用一茶匙鹽及少量醬油作調味。在烹調時,可利用天然香料如薑、蔥、蒜頭、五香粉、花椒及八角等。而且酸味亦可代替部分鹽份。多些利用水果如香芒、蜜桃及柑橘類作配料,會倍添食物的香味。用膳時有些人習慣未食前已灑上各種調味品了,所以如非必要,也用不著擺放調味品在餐桌上、這樣可以減少進食再加添調味料的機會。

趙生健康網編輯室
2013年6月30日

請注意:

本網站由醫師所提供的藥方,僅給讀者參考。如果讀者正在服食其他藥物,或身患其他疾病,更須經註冊中醫/西醫同意才可服用。我們恕不負上任何責任。

趙生健康網 謹啟

頂部目錄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