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清湯來源:劉復興醫師。
方藥主治:風熱犯肺,循經上擾頭面。
方藥組成:枇杷葉、桑白皮、牡丹皮、生地黃、黃芩、黃連、桔梗。
方劑功效解讀:疏風清熱,涼血化痰。
方劑臨床應用:方中枇杷葉、桑白皮清肺風熱,載諸藥上達頭面;黃芩、黃連清上、中二焦,性味苦寒並能堅陰;生地黃、牡丹皮涼血化瘀,清血中伏熱。
枇清湯醫案:趙女士,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79年X月,職業:文員,婚姻狀況:未婚,2018年7月25日到診。
西醫診斷:毛囊炎(暗瘡)。
中醫辨證:患者滿臉痤瘡,化膿、結痂,經期前後特別嚴重,二便尚可,飲食、睡眠正常,舌淡紅,苔白,脈沉緊,證屬肺經風熱,邪熱上擾,治以疏風清熱,涼血下火,方藥選用〝枇清湯〞飲服。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枇杷葉五錢、桑白皮四錢、牡丹皮三錢、生地黃四錢、黃芩三錢、川黃連片半錢、桔梗三錢,每天服一劑,連服十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病癒。
醫囑: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食辛辣,溫水洗臉,少用化妝品,勿用手擠捏。
醫話:本醫案毛囊炎(暗瘡),證屬肺經風熱,邪熱上擾,治以疏風清熱,涼血下火,方藥選用〝枇清湯〞飲服,療效顯著。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9年1月
風疹湯來源:趙炳南醫師
方藥主治:風寒濕熱交雜,邪鬱肌表。
方藥組成:地骨皮、桑白皮、乾薑皮、白癬皮、大腹皮、五加皮、牡丹皮、冬瓜皮、扁豆皮、茯苓皮。
方劑功效解讀:健脾除濕,疏風散邪。
方劑臨床應用:方中茯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胃腸積滯,乾薑皮辛溫和胃,固表驅風;白癬皮軀風止痒;牡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泄肺而清皮毛;整方組合,治療風疹,功效良好。
風疹方醫案:李先生,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79年X月,職業:股票交易員,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7月22 日到診。
西醫診斷:風疹(尋麻疹)。
中醫辨證:患風疹(尋麻疹)多年,早晚發作,嚴重時呼吸困難,需到急症室打針治療,不大發作時,早晚要服食抗敏感西藥,舌紅、苔薄白,脈浮弦,證屬風邪客表,脾虛濕困,治以健脾袪濕,疏風散邪,方藥選用〝風疹方〞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地骨皮三錢、桑白皮四錢、乾薑皮二錢、白癬皮三錢、大腹皮四錢、五加皮四錢、牡丹皮三錢、茯苓皮四錢、冬瓜皮五錢、扁豆皮五錢,每天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復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三十天。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督脈、任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及提插手法,以作補瀉。每三天針刺一次,連針十次。
療效跟進:治療後病癒。
醫囑: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食蝦蟹、芒果、榴槤食物。
醫話:本醫案風疹(尋麻疹),證屬風邪客表,脾虛濕困,治以健脾袪濕,疏風散邪,方藥選用〝風疹方〞飲服,結合針灸,療效顯著。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9年1月
除白散來源:周嗚岐教授。
方藥主治:營衛失調,皮膚細胞黑色素不足。
方藥組成:白芷、浮萍、蒼朮、蒺藜、紫草、旱蓮草、首烏片、補骨脂。
方劑功效解讀:方中白芷、蒼朮芳香通竅,散風除濕;浮萍輕浮升散,善開毛竅,入肺經達皮膚;蒺藜袪風散結止痒;紫草、旱蓮草、首烏補肝腎,養陰血;補骨脂補腎助陽,重生黑色素;整方配合,治理白皮膚、白斑,功效顯著。
方劑臨床應用:白皮膚、白癜風。
除白散醫案:邱女士,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82年X月,職業:社工,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3月7日到診。
西醫診斷:皮膚黑色素退化。
中醫辨證:患者五年前開始出現面頰、前額白斑,大如桃核,小似杏仁,發展緩慢,但近期病情迅速,經期週期不規則,血量多,伴有經痛,平時頭暈目眩,夜寢不寧,大便稀溏,小便頻密,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緩、尺弱,證屬營衛失調,中寒裡飲,治以調和營衛,溫中袪飲,方藥選用〝 除白散〞加〝理中湯〞飲服,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白芷二錢、浮萍五錢、蒼朮三錢、蒺藜三錢、紫草二錢、旱蓮草五錢、製首烏三錢、補骨脂二錢、黨參三錢、白朮五錢、乾薑錢半、炙甘草錢半,每天服一劑,連服六天,每三天復診一次,守方加減用藥,治療三十天。
針灸治療:取用十二經絡、督脈、任脈、奇經八脈,多經多穴治療,對本病有效,採用捻轉及提插手法,以作補瀉。每三天針刺一次,連針十次。
療效跟進:治療後證狀改善,繼續治療。
醫囑: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食肥膩,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白斑症,證屬營衛失調,中寒裡飲,治以調和營衛,溫中袪飲,方藥選用〝 除白散〞合〝理中湯〞飲服,結合針灸,療效顯著。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9年1月
溫膽湯來源:三因極《病證論方》。
方藥主治:膽胃不和,痰熱內擾。
方藥組成:竹茹、枳實、橘皮、法半夏、茯苓、炙甘草。
方劑功效解讀:方中以半夏為君,降逆和胃,燥濕化痰;以竹茹為臣,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佐以橘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濕去而痰消;使以甘草益脾和胃更協調諸藥;綜合全方,具有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功效。
方劑臨床應用:虛煩不眠,嘔吐呃逆,驚悸癲癇。
溫膽湯醫案:趙女士,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82年X月,職業:補習老師,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5月16日到診。
西醫診斷:膽管炎。
中醫辨證:昨晚飲宴後,右腹劇痛,嘔吐,吐出黃色水,味苦,腹瀉三次,四肢冰冷,不口渴,不思飲,體溫38℃,脈滑數,舌尖紅、苔黃厚,證屬食滯痰阻,膽胃不和。治以清膽和胃,理氣化痰,方藥選用〝溫膽湯〞飲服。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竹茹五錢、枳實四錢、橘皮二錢、法半夏四錢、茯苓四錢、炙甘草錢半,每天服一劑,連服五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病癒。
醫囑:均衡飲食,多食蔬果,戒食肥膩、辛辣食物。
醫話:本醫案膽管炎,證屬食滯痰阻,膽胃不和。治以清膽和胃,理氣化痰,方藥選用〝溫膽湯〞飲服,療效顯著。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9年1月
補腦方來源:趙生醫師。
方藥主治:腦力不足,失眠健忘,四肢冷凍。
方藥組成:黃精、玉竹、草決明、川芎、浮小麥、炙甘草、紅棗、生石決明、生牡蠣。
方劑功效解讀:方內黃精補中益氣,益精填髓;玉竹養陰潤燥,治虛勞頭痛;決明子柔肝益精,清頭目,散風熱;川芎行氣開鬱,載藥上行; 浮小麥、炙甘草、紅棗溫中袪飲,寧神鎮靜;生石決明、生牡蠣平肝潛陽,滋陰降濁;全方功能:填精髓、補腦力、止眩暈。
方劑臨床應用:眩暈、頭痛、失眠、健忘。
補腦方醫案:鍾先生,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65年X月,職業:獸醫,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9月17日到診。
西醫診斷:頭痛。
中醫辨證:患者近半年,常現頭眩頭痛,記憶差,失眠多夢,煩躁易怒,精神疲勞,畏寒肢冷,夜間出汗,食慾欠佳,二便尚可,舌紅,苔少,脈細緩,證屬營衛失調,中寒裡飲,治以調和營衛,溫中袪飲,方藥選用〝補腦方〞飲服。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黃精四錢、玉竹四錢、草決明四錢、川芎二錢、浮小麥一兩、炙甘草錢半、哈蜜紅棗一粒、生石決明一兩、生牡蠣一兩,每天服一劑,連服十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病癒。
醫囑:均衡飲食,多食蔬果,戒煙戒酒,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頭痛,證屬營衛失調,中寒裡飲,治以調和營衛,溫中袪飲,方藥選用〝補腦方〞飲服,療效顯著。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9年1月
呃逆散來源:趙生醫師。
方藥主治:寒邪客胃,胃失和降 。
方藥組成:柿蒂、旋覆花、代赭石、白芍、延胡索、法半夏、生薑。
方劑功效解讀:方中白芍緩急止痛,養陰平肝;延胡索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二藥相合,平肝和胃,解痙止痛;法半夏、生薑、柿蒂、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嘔;全方治療頑固性嘔吐,療效頗為令人滿意。
方劑臨床應用:呃逆、嘔吐。
呃逆散醫案:姚先生,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70年X月,職業:商人,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9月18日到診。
西醫診斷: 嘔吐。
中醫辨證:患食道癌,經手術、化療後,出現惡心、嘔吐,身體極度衰弱,舌淡紅,苔白,脈細緊,證屬寒邪客胃,水飲上逆,治以溫中袪飲,和胃降逆,方藥選用〝呃逆散〞飲服。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柿蒂三錢、旋覆花二錢、代赭石一兩、白芍四錢、延胡索二錢、薑半夏三錢、生薑四片,每天飲服一劑,連服十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病癒。
醫囑:均衡飲食,多食蔬果,戒食肥膩辛辣,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食道癌治療後遺證(嘔吐、呃逆),證屬寒邪客胃,水飲上逆,治以溫中袪飲,和胃降逆,方藥選用〝呃逆散〞飲服,療效顯著。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9年1月
尿毒方來源:趙生醫師。
方藥主治:腎衰竭。
方藥組成:熟附子、乾薑、白朮、白芍、茯苓、豬苓、桂枝、益母草。
方劑功效解讀:本方是《真武湯》加豬苓、桂枝、益母草而成,治陽氣虛衰,陽虛水泛。方內附子溫中助陽,振興機體;乾薑、桂枝溫中解表;白芍斂陰養血;白朮、茯苓、豬苓、益母草利水消腫,排泄尿毒。
方劑臨床應用:腎衰竭、尿毒症。
尿毒方醫案:楊女士,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62年X月,職業:家庭主婦,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6月25日到診。
西醫診斷:腎衰竭。
中醫辨證:患者腎衰竭多年,近期出現頭暈、眼花,臉色黑,氣喘氣促,下肢浮腫,出汗,皮膚痕癢,食慾欠佳,小便短赤,血液檢查結果:血紅蛋白(Hb):8g/dl、尿毒素Urea:42mg/dl,肌酸酐Creatinine:490mg/dl。舌淡無澤,苔薄白,脈細弱,證屬腎陽虛衰,水濕不運,治以溫陽抗衰,利水消腫,方藥選用〝尿毒方〞飲服。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熟附子二錢、乾薑二錢、白朮五錢、白芍三錢、茯苓四錢、豬苓二錢、桂枝五錢、益母草五錢,每天服一劑,連服十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症狀改善,繼續治療。
醫囑: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食肥膩、辛辣、鈉高食物。
醫話:本醫案腎衰竭,證屬腎陽虛衰,水濕不運,治以溫陽 抗衰,利水消腫,方藥選用〝尿毒方〞飲服,療效顯著。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9年1月
尿蛋白方來源:趙生醫師。
方藥主治:脾腎兩虛,精氣不固。
方藥組成:生薏苡仁、金櫻子、桑螵蛸、粟米鬚。
方劑功效解讀:健脾固腎,利水固精。
方劑臨床應用:方內甘肅芪固表利水;生薏苡仁、粟米鬚利水降壓,消腫除濁;生龜板、金櫻子、桑螵蛸健脾補腎,固本培元。全方標本兼顧,補瀉合治。
尿蛋白方醫案:鮑女士,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85年X月,職業:商人,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4月5日到診。
西醫診斷:慢性腎炎。
中醫辨證:患者十年前患急性腎炎,經住院治療,臨床證狀痊愈。但浮腫反復發作,尿蛋白指数經常++++,屢經中西醫治療,蛋白尿不能消除,臉目浮腫,下肢腫,腰膝酸楚,精神倦怠,食慾差,大便溏,小便短赤,血壓高(BP 160/110 mmhg),舌淡無澤,苔白,脈細紧,證屬脾腎兩虛,精氣不固。治以補腎健脾,利水固精,方藥選用〝尿蛋白方〞加夏枯草、豨簽草、益母草飲服。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米鬚一兩、夏枯草五錢、豨簽草五錢、益母草五錢,每天服一劑,守方連服十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血壓正常,尿蛋白正常,繼續治療。
醫囑: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食肥膩、辛辣、鈉高食物。
醫話:本醫案慢性腎炎,證屬脾腎兩虛,精氣不固。治以補腎健脾,利水固精,方藥選用〝尿蛋白方〞加夏枯草、豨簽草、益母草飲服,療效尚可。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9年1月
前列腺肥大方來源:趙生醫師。
方藥主治:氣滯水停,血瘀阻結。
方藥組成:甘肅芪、荔枝核、橘核、王不留行、滑石、木通、茯苓、粟米鬚。
方劑功效解讀:方內甘肅芪益氣利水;荔枝核、橘核、王不留行軟堅消腫,活血散結;滑石、木通、茯苓、粟米鬚,通利水道,化瘀消腫。
方劑臨床應用:前列腺肥大、膀胱結石、前列腺癌手術後調理。
前列腺肥大方醫案:王先生,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48年X月,職業:退休,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9月2日到診。
西醫診斷:前列腺癌。
中醫辨證:患者患前列腺癌,擴散到盆骨、肝臟,出現食慾差,睡眠差,消瘦,疲勞,小便頻密,總前列腺癌抗原(PSA)423ng/ml。舌淡紅、苔白,脈細緊,證屬氣滯水停,血瘀阻結,治以行氣利水,化瘀散結,方藥選用〝前列腺肥大方〞飲服,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甘肅芪五錢、荔枝核四錢、橘核四錢、王不留行四錢、滑石一兩、木通三錢、茯苓四錢、粟米鬚五錢,飲服,每天服一劑,守方連飲十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總前列腺癌抗原降低,繼續治療。
醫囑: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食辛辣食物,適量運動。
醫話: 本醫案前列腺癌,證屬氣滯水停,血瘀阻結,治以行氣利水,化瘀散結,方藥選用〝前列腺肥大方〞飲服,療效顯著。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9年1月
睪丸炎方來源:趙生醫師。
方藥主治:氣滯血瘀,引睪竄腹。
方藥組成:熟附子、荔枝核、橘核、黃皮核、芒果核、王不留行。
方劑功效解讀:方內熟附子、王不留行溫陽散結,袪瘀消腫;荔枝核、橘核、黃皮核、芒果核消積散結,化氣袪瘀,驅寒止痛。
方劑臨床應用:慢性睪丸炎、附睪炎、睪丸腫痛症。
睪丸炎方醫案:姜先生,病歷編號:809XXX號,出生日期:1982年X月,職業:商人,婚姻狀況:已婚,2018年7月20日到診。
西醫診斷:慢性睪丸炎。
中醫辨證:患者出現排尿困難,小腹脹痛,精液帶血,兩側睪丸紅腫,醫生診斷患慢性睪丸炎,飲食正常,二便尚可,舌紅,苔白,脈細緊,證屬寒凝氣結,瘀血阻滯,治以溫陽散結,袪瘀滯。方藥選用〝睪丸炎方〞飲服。
處方用藥:(中藥飲片)熟附子二錢、荔枝核四錢、橘核四錢、黃皮核四錢、芒果核五錢、王不留行四錢,每天服一劑,守方連服十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病癒。
醫囑: 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戒煙戒酒,適量運動。
醫話:本醫案慢性睪丸炎,證屬寒凝氣結,瘀血阻滯,治以溫陽散結,袪瘀通滯。方藥選用〝睪丸炎方〞飲服,療效顯著。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資料提供:趙醫師
整理於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