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種類
風溫
風溫是發生於冬春兩季的溫熱疾病。其致病原因為感受風熱病毒,發病初起多有肺衛見證,在病 變過程中有順傳、逆傳兩種情況。邪由肺衛傳入陽明氣分者為順傳,由肺衛而內陷心包者為逆傳。在 病變過程中,易於外發紅疹,及出現痙厥動風,痰熱喘急等證,這也是本病特點。風溫痰熱痙厥醫案:(摘自1970年3月駐診廣東省惠來縣華湖衛生院病案)
歐XX,病歷編號70987X號,出生日期:1968年7月,性別:男,住址:廣東省惠來縣華湖村。 1970年3月8日到診。
病癥:小童發熱七天,汗出不暢,咳嗽氣急,喉中痰聲漉漉,咬牙嚼 齒,時時抽搐,舌苔薄膩而黃,脈滑數,指紋色紫,已達氣關。前醫處方羚羊角、生石膏、鉤籐、淡 竹葉等,病情不但未有改善反而加劇。病因是由無形之風溫與有形之痰熱,互阻肺胃,肅降失司,陽 明之熱內熾,太陰之溫不解,有似痙厥,實非痙厥,徒治厥陰無效。當此危急之際,非大將不能去敵 ,取用經方之〝麻杏石甘湯〞加味。
治則:證屬太陽經、陽明經合病,治以解表清里,方藥選用《經方》 之〝麻杏石甘湯〞加川貝母、天竺黃、淡竹葉、蘆根、地龍乾。結合針刺治療。
處方:炙麻黃一錢、北杏仁二錢、生石膏四錢、生甘草一錢、川貝母 錢半、天竺黃一錢、淡竹葉三錢、蘆根三錢、地龍乾1/3錢。取清水一碗半,慢火煎剩半碗,分二次飲 服,每天一劑,連飲三劑。針刺取穴:四神聰、上星、神庭、印堂、迎香、承漿、曲池、尺澤、內關 、合穀、關元、氣海、血海、足三里、三陰交。每天針刺一次,連續三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第二天熱退,三天後病癒。
醫話:病孩的主要證狀是痰阻咳嗽、喘促、發熱、嚼齒、抽搐,此為 手太陰與足厥陰同病,但又為甚麼屢進羚羊角、鈎籐等涼肝息風之品而抽搐不止,病情反劇?而進〝 麻杏石甘湯〞加味,結合針灸治療,三天病癒。這是因為抽搐雖是肝經的見證,但其起因卻是由於痰 熱互阻肺胃,所以用〝麻杏石甘湯〞表裡同治,外解太陽之表,內清陽明氣分之熱,故服之病可癒。 風溫雖屬陽熱之邪,亦有兼挾濕邪者,其治療須於清疏風熱之中滲入化濕之品,但化濕不宜溫燥,以 免助熱傷津,只宜甘淡利濕,如〝麻杏苡甘湯〞加蘆根、滑石之類。
醫囑:忌食肥膩,均衡飲食,多吃蔬果。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整理於2014年資料提供:趙醫師
返回
春溫
春溫是感受春令溫熱病毒而發生的急性熱病。臨床以發病突然、病情嚴重及初起即可出現里熱較 盛的證候為其特徵。本病病機有邪在氣分和邪在營分之別,但發病初起每多兼有表證。春溫熱結陽明醫案:(摘自1972年4月診於廣東省普寧縣流沙鎮烏石村病案)
一九七二年四月某天,我從廣州到流沙鎮烏石村探親,親戚鄰居王先生患春溫熱結陽明症。 姓名:王XX,病歷編號70115X號,出生日期:1938年10月,性別:男,住址:廣東省普寧縣流沙鎮烏 石村。1972年4月18日就診。
病癥:病人發熱五天,咳嗽氣急,喉中痰鳴,口乾口苦,抽搐,大便 秘結,舌紅、苔黃,脈洪數。此為陽明之熱內結,當此危急之際,非大將不能除病,取用經方之〝大 柴胡湯〞加味。
治則:證屬少陽經、陽明經合病,治法以和解清里,方藥選用《經方 》之〝大柴胡湯〞加地龍乾。結合針刺治療。
處方:北柴胡二錢、黃芩三錢、法半夏四錢、生大黃二錢、枳實四錢 、白芍三錢、乾薑錢半、紅棗四粒、地龍乾半錢。取清水三碗,慢火煎剩一碗,每天一劑,連飲四劑 。針刺取穴:四神聰、上星、神庭、印堂、迎香、承漿、曲池、尺澤、外關、合穀、關元、氣海、血 海、足三里、三陰交、行間。每天針刺一次,連續四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第二天熱退,大便已通,四天後病癒。
醫話:病者的主要症狀是便秘、發熱、抽搐,證候為外有半表之陽邪 ,內有陽明之實。
醫囑:忌食肥膩、辛辣之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整理於2014年資料提供:趙醫師
返回
暑溫
暑溫是因感受夏令暑熱病毒而發生的急性熱病。暑為火熱之邪,最易傷氣,所以本病初起即邪著陽 明胃,治宜白虎加人參湯清熱益氣生津。暑溫邪結陽明、氣虛津傷醫案:(摘自1976年6月診於九龍樂富醫務所病案)
姓名:鍾XX,病歷編號7115X號,出生日期:1969年9月,性別:男,職業:學生,住址:九 龍樂富村十三座30X室 。1976年6月21日就診。
病癥:小童夏天感冒,發熱五天不退,體溫39℃至40℃之間,脈弦、 洪、大,右手尤甚,舌紅、苔黃,大渴大汗,能食妄言,面赤足冷,徹夜不眠。
治則:證屬外邪蓄積陽明,氣虛津傷,氣分有熱,取用經方之〝白虎 加人參湯〞治之。結合針刺治療。
處方:生石膏半兩、知母錢半、粳米半兩、生甘草一錢、吉林人參一 錢。取清水一碗,慢火煎剩半碗,飲服,每天一劑,連飲三劑。針刺取穴:四神聰、上星、神庭、印 堂、迎香、承漿、曲池、尺澤、內關、合穀、關元、氣海、血海、足三里、三陰交、行間。每天針刺 一次,連續三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第二天熱退,三天後病癒。
醫話:病孩外感暑溫,素體氣虛,溫邪蓄積陽明,非用清陽明之熱, 益氣生津不可,所以取用經方之〝白虎加人參湯〞治之。結合針灸治療。療效顯著。
醫囑:忌食肥膩,均衡飲食,多飲水。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整理於2014年資料提供:趙醫師
返回
濕溫
濕溫證多發生於雨濕較盛季節,其原因主要是感受濕熱病毒所引起。由於濕為重濁陰邪,與熱相合 更難速解,所以濕溫證病程較長,證候變化也較複雜,但一般以中焦脾胃為病變重心。病案一:濕溫濕重於熱醫案:(摘自1977年7月診於九龍樂富醫務所病案)
姓名:黃XX,病歷編號732X號,出生日期:1945年4月,性別:男,職業:商人,住址:九龍 樂富村二十三座70X室。1977年7月2日就診。
病癥:病人感冒,發熱五天不退,體溫41℃至42℃之間,自汗出,口 渴,多飲,脈弦、洪、大,右手尤甚,舌紅、苔黃,不欲穿衣,徹夜不眠。
治則:證屬外邪蓄積陽明,氣分熱也,取用經方之〝白虎湯〞治之。 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生石膏一兩半、知母三錢、粳米一兩、生甘草二錢。取清水三 碗,慢火煎剩一碗,飲服,每天一劑,連飲五劑。針刺取穴:四神聰、上星、神庭、印堂、迎香、承 漿、曲池、尺澤、外關、合穀、關元、氣海、血海、足三里、三陰交。每天針刺一次,連續五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第二天熱退,五天後病癒。
醫話:經方之〝白虎湯〞治濕溫邪蓄陽明氣分,故本病案以方類證準 確,療效顯著。
醫囑:忌食肥膩,均衡飲食,多吃蔬果。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整理於2014年資料提供:趙醫師
病案二:濕熱鬱表醫案:(摘自1977年6月診於九龍樂富醫務所病案)
姓名:林XX,病歷編號731X號,出生日期:1955年7月,性別:女,婚姻狀況:未婚,職業: 售貨員,住址:九龍黃大仙第六座20X室。1977年6月22日就診。
病癥:發熱二周,頭暈,四肢沉重,微惡寒,每日午後2至3時,體溫 約40℃左右,晚上則降至37.5℃,脈滑、細、數,舌淡紅、苔白,食慾正常,二便正常。
治則:證屬太陽陽明合病,濕熱鬱表,取用經方之〝麻杏苡甘〞加蒼 朮、佩蘭。結合針刺治療。
處方:炙麻黃三錢、北杏仁四錢、生薏米一兩、生甘草錢半、蒼朮三 錢、佩蘭四錢。取清水三碗,慢火煎剩一碗,飲服,每天一劑,連飲四劑。針刺取穴:四神聰、上星 、神庭、印堂、迎香、承漿、曲池、尺澤、內關、合穀、關元、氣海、血海、足三里、三陰交、行間 。每天針刺一次,連續針刺四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第二天熱退,四天後病癒
醫話:本病屬溫病的濕溫證,取用〝麻杏苡甘湯〞治而病癒,可佑張 仲景《傷寒論》善治溫病。
醫囑:忌食肥膩,均衡飲食,多吃蔬果。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整理於2014年資料提供:趙醫師
返回
伏暑
伏暑是先感受暑濕病毒,後為時令之邪所誘發的一種急性熱病。多發於秋冬季節,初起既有表證又 有暑濕內鬱的見證。其病機有邪在氣分與邪在營分之別,在氣分者,多為暑濕鬱蒸之證,在營分者, 皆屬暑濕化燥之候。伏暑化熱入陰,痰濁堵閉醫案:(摘自1973年8月診於九龍樂富醫務所病案)
姓名:李XX,病歷編號035X號,出生日期:1968年3月,性別:女,婚姻狀況:未婚,職業: 學生,住址:九龍觀塘第二十三座50X室。1973年10月9日就診。
病癥:小童發熱三周不退,突然耳聾,神識不慧,咳甚痰粘,每日午 後1至6時發熱39℃左右,晚上體溫正常,右脈小數,左脈沉澀,舌赤唇裂,苔黑,渴少飲水,食慾正 常,大便不通七天。
治則:證屬邪熱入營,痰濁堵閉,方藥取用〝清營增液湯〞加石菖蒲 、川貝母、竹瀝黃,結合針灸治療。
處方:生大黃一錢、枳實二錢、厚樸錢半、芒硝三錢(烊服)、生地 黃二錢、玄參二錢、麥冬錢半、石菖蒲一錢、川貝母一錢、竹瀝黃一錢。取清水二碗,慢火煎剩半碗 ,飲服,每天一劑,連飲四劑。針刺取穴:四神聰、上星、神庭、印堂、迎香、承漿、曲池、尺澤、 外關、合穀、關元、氣海、血海、足三里、豐隆、三陰交。每天針刺一次,連續四天。
療效跟進:治療後,第二天熱退,神清,四天後病癒。
醫話:此非傷寒重感,皆夏秋間暑濕熱氣內鬱,新涼引動內伏之邪, 當以輕劑清解三焦,奈何他醫不曉伏氣為病,但以發散消食寒涼清火為治,致胃液消亡,真陰盡耗, 舌赤唇裂,邪留營中,有內閉瘛瘲厥逆之變。況右脈小數,左脈沉澀,熱固在里,當此陰傷日久,下 之再犯亡陰之戒。從來頭面皆是清竅,既為邪襲,精華氣血不肯流行,諸竅失司聰明矣。證屬邪熱入 營,痰濁堵閉,方藥取用〝清營增液湯〞加石菖蒲、川貝母、竹瀝黃,結合針灸治療,療效顯著。
醫囑:飲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之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整理於2014年資料提供:趙醫師
返回
秋燥
秋燥是因感受燥氣病毒而發生的外感熱病,有溫燥與涼燥兩種不同性質。溫燥與風溫相似,而涼 燥與風寒相類,所不同的,本病有津氣乾燥的特點。涼燥犯肺醫案:(摘自1977年10月診於九龍大角咀醫務所病案)
姓名:賴XX,病歷編號097X號,出生日期:1959年8月,性別:男,婚姻狀況:未婚,職業: 學生,住址:九龍大角咀大富街大富樓40X室。1977年10月5日就診。
病癥:起病初期自覺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嗚而塞,唇燥咽乾,乾 咳連聲,胸滿氣逆,兩脅牽痛,皮肌乾。右脈浮澀,左脈弦緊,舌苔薄白而乾。
治則:證屬涼燥犯肺。此《內經》所謂〝大涼肅殺,華英改容,胸中 不便,嗌塞而咳〞是也。治以苦溫為君,佐以辛甘。方藥取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杏蘇散〞加 《溫病條辨》之〝桑菊飲〞。
處方:北杏仁四錢、紫蘇葉五錢、陳皮二錢、生甘草錢半、冬桑葉三 錢、杭菊花三錢、連翹三錢、桔梗二錢、薄荷一錢、蘆根五錢。取清水四碗,慢火煎剩一碗,飲服, 每天一劑,連飲四劑。
療效跟進:四天後病癒。
醫話:秋燥一證,初起類似風寒之徵,但又有所不同,應當細辨之。 秋燥初起治肺為急,當以辛涼甘潤之方,氣燥自平而愈。〝上燥治肺,中燥增液,下燥治血〞,此為 治秋燥證初、中、末三期之大法。
醫囑:忌食辛辣之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整理於2014年資料提供:趙醫師
返回
溫毒
請注意:
本網站由醫師所提供的藥方,僅給讀者參考。如果讀者正在服食其他藥物,或身患其他疾病,更須經註冊中醫/西醫同意才可服用。我們恕不負上任何責任。
趙生健康網 謹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