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快訊


趙生趙太於2008年攝於俄羅斯   兩千多年前,西方人將醫學獨立為一個學科以來,探索研究就一直未間斷。人們想要找出複雜世界所服從的共同規律。
  近代,西醫不但研究出微生物致病的概念,它也把疾病視為以群體的平均指標與個人對照,看有無發生偏差,如有偏差就是健康出了問題。西醫以確定的病因學研究能找出具體致病的細菌,加上病理、生理和解剖學的認識,不但在人體內能找到確定的某種病菌、病毒,還能夠推導出機理的變化。西醫以其備規模的檢驗設備,以西方實證科學的邏輯,由微觀的檢查手段作為載體,與人們分享信息,通過量化分析的結果,使普通人都聽得懂看得見疾病的因由,因此比較容易使人信服。
  但是,如果有人仍記得100年前的一個事件,”傷寒瑪麗”:該個案就是帶著傷寒病菌的瑪麗本身竟然安然無恙,郤傳染了幾十人,導致三人死亡。最後被確診為健康帶菌者而被隔離在一個小島上。我想借此來讓大家想一想:瑪麗是不是病人?如果,她沒有傷害到其他人,自己不發燒不發冷,需要治療嗎?甚麼才是疾病?我們只能說,對這個帶菌的瑪麗,作為一個醫生不能袖手旁觀。對於不少病人,西醫的診斷雖有根據,但是也有未能解畫的部份,未免以局部否定了整體。一切以必然發生的想像去推理,得出結論,使病人不得不服從醫生的安排。
  一個好的生存狀態是怎樣的?難道不是整體的完滿嗎?這是不辯自明的道理。那麼瑪麗是不是病人?中醫看疾病是以個人經驗判定人體是否偏離了陰陽平衡。以瑪麗為例,在中醫來說,瑪麗健康帶菌,反映人體狀態的指徵脈象、舌象、氣色如果與常人一般無異,就不是中醫診治的範疇。至於以後是否發病又另有一說。中醫說有病就是陰陽不調,臟腑失衡,脈象、舌象、氣色必有異常。有病未必有症狀,中醫觀察到你的臟腑失衡,不久就要病了,先給你調治,這就叫做善治未病。
趙生趙太於2009年攝於迪拜  中醫的病因是指象說事,無所確定。講究一切以個人經驗出發,沒有使用科學技術的量化分析。中醫雖然實證不足,但是確能以整體的健康作為常識理性,回避了以偏概全的弊端。
  古代中國人相信萬物本來生克相依,強弱相應,天下因此而無孤立不變的道理。中醫的理論循這個法則而生,是一部關係學的大成。西方從歐幾里德幾何學誕生,到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西方人習慣邏輯演繹,用理化的概念來推理事物,解釋現象,對微觀世界一直在研究在追問,所以有了由經典物理學統領的近500年歷史。但是科學並非到此止步。愛恩斯坦”相對論”的創立,物理學家研究量子力學的成果,使人們發現決定事物現象的不僅是背後那些確定的物質,還有這些物與物之間的不確定關係。這種關係的存在才是我們所見到的現象的根本。這與東方思想大師的箴言不謀而合:水無長形,勢無長態。凡事因緣而起。這不禁令人猛然警醒:東方的哲學思想,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經形成。它的前瞻性多麼高遠!它的透徹程度何其奧妙!
  健康一詞,在西醫眼裏是生命的穩態。保持這個穩態的元素,由許許多多的部份組成,即使懂得運用分子生物學,剖析起來也是極之複雜的。在中醫眼裏,健康是陰陽的平衡。中醫善於借用隱喻說病象,五行相生相克,陰陽轉合,借四時四季說人事,有一套抽象但自圓其說的理論,彌補了實證方面的缺陷。時至今日,人類對事物的認識能力還是有限,簡單的問題,例如出血多了會休克,休克會導致死亡,我們容易明白。而對於人類免疫性疾病,至今仍是認識的盲點。中醫說人患病是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這個”內傷七情”,就是強調了意識對健康的作用。是整體觀的感悟比西醫全面的道理。如今西醫亦日漸覺察到?重局部而忽略整體的弱點。
趙生趙太於2009年攝於杭州  中醫尊重人體自己的各元素根據相互依存條件而進行的自我協調作用。而醫療干預的目的是輔助機體自穩。所以中醫治病就是保護、啟動病人自我修覆的功能,調動自身對抗外邪的力量。正因為這樣,它的療效才又好又穩妥,副作用少。一點也不遜於西醫。
  在人類健康範疇裡面,中醫和西醫擔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並不對立,而是互補。我相信,在終極的認識層面,有可能是殊途同歸的。
  目前人們對中醫有一些誤解,又有一些庸醫在濫竽充數,使人對中醫缺乏安全感。相信有一日這些誤解會徹底改觀的。



趙生健康網編輯室
2010年10月

資料提供: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全科中醫趙生
電話查詢:(852)23828279、27186089
傳真:27186139
趙生健康網 http://www.chiusang.com.hk

請注意:

本網站由醫師所提供的藥方,僅給讀者參考。如果讀者正在服食其他藥物,或身患其他疾病,更須經註冊中醫/西醫同意才可服用。我們恕不負上任何責任。

趙生健康網 謹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