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佈

學習筆記(一)

藥物的發展簡史

現代藥物很多是化學合成物,而藥物的起點,是什麼呢?漢字的「藥」字,解作治療疾病的植物。

遠在3500年前,古埃及人編制了《埃伯斯紙草書》,描述了大量的草藥。约2100年前,中國歷史上比較完整的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面世,記載三百多種有治療功效的植物和礦物,作為中藥的理論原則,一直沿用至今。公元8世紀西藏宇妥‧元丹貢布編著《四部醫典》,記載藏藥和人體的生理病理。綜合眾多歷史資料,藥物的起點是植物。最初人們發現罂粟、柳樹、麻黃可以治病,到了十九世纪,科學實驗興起,人們從天然藥物中提取、分解出有效的成份,以便掌握藥物的用量。

首先,被分解出的草本藥物是一種麻醉性鎮痛藥,用來缓解手術中的疼痛,或治療腹瀉。後來鸦片再提取成嗎啡,镇痛效果10倍於鸦片,是首個從植物體(罌粟)分離出來的活性成份,也是現代藥物創新的起點,自始,有療效的藥品陸續湧現。但是,人類想進一步找出只攻擊病原對人體又無害的物質,終於研發出殺死梅毒螺旋體的藥物砷矾納明,這次是用類別篩選先導化合物的方法來發現新藥,團隊協作,花了大力氣。藥物和受體的關係浮上來了,上個世紀60年代,心得安(PROPRANOLOL)阻断兒茶酚胺類激素的激動作用,就是應用藥物受體構效設計。

受體又是什麽呢?20世紀70年代發現,受體的結構大部份是蛋白質,由此提煉出靶點的觀念,尋找藥物在人體內發揮作用的結合位點。90年代找到了一種,針對的靶點是艾滋病病毒內的蛋白酶上的肽鍵,它就是艾滋病藥物。

科學家針對腫瘤的研究,疾病與基因遺傳或突變有關,隨著2002年人類基因測序的成績,藥物研發指向變異基因,

 

基因學

               找出新靶點    建立篩選方法   化合物樣品中找到有活性有

蛋白質學

潛力的化合物    建立先導物    候選化合物    找到可以進入臨床試驗的藥物。

從草藥一直走到靶向藥,是人類探尋之路。

資料提供: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全科中醫趙生
電話查詢:(852)23828279、27186089
傳真:27186139
趙生健康網 http://www.chiusang.com.hk

請注意:

本網站由醫師所提供的藥方,僅給讀者參考。如果讀者正在服食其他藥物,或身患其他疾病,更須經註冊中醫/西醫同意才可服用。我們恕不負上任何責任。

趙生健康網 謹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