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方類證醫案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足痛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足痛

  2015年1月某日, 中國廣州市有一位何小姐來電, 要求為她治病。簡短交談幾句之後, 我問這位健談的女士, 為甚麼不親自來我診所求診? (因為廣州與香港是鄰近城市) 她提議我開通了視像通訊設備, 在畫面中, 見到她拄著拐杖, 年約五十歲上下。

病史這位幹練的女士自述: 她任職廣州中山大學講師、教授已25年, 工作時間大部份是站立講課。 最近三年出現兩個膝蓋關節以及兩足板、蹠骨關節紅腫疼痛, 走路困難。最近半年由於疼痛加劇, 雙腳難以行走, 需要以輪椅代步。 這時我明白了, 她是由於行動不便而不能親身來到我們診所。 但是她能夠使用先進通訊設備(例如互聯網),清晰地將其工作情況、生活情況、居住環境一一介紹, 她的臨床證狀表現也能夠交流得很詳細: 飲食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正常, 心率78次/分,血壓有點偏高, 體型稍肥胖, 舌像(舌質淡紅、苔薄白)。我們為她建立病歷檔案了。

以方類證我按傷寒大師胡希恕老師以方類證的方法, 根據她的證候反應, 判斷為少陰經病, 外患寒邪, 內有虛衰。治療方法是強壯補裡,溫陽解表,活血通絡, 有一條著名的經典傷寒藥方: “麻黃附子細辛湯”, 對這證候是很適合的,我再加入人參、石斛、淮牛膝、乳香、沒藥、當歸片, 處方是這樣: 炙麻黃6g, 熟附子10g, 細辛根2g, 長白山人參6g, 石斛6g, 淮牛膝10g, 乳香2g, 沒藥2g, 當歸片6g, 每日服一劑, 連續服五日。

醫囑叫她以坐姿休息時, 需要用矮凳承住雙腳, 不要長時間讓足部垂墜。

療效跟進病人說:服藥第一晚病情減輕,疼痛減少,第二日起床後,兩膝關節和蹠骨關節明顯消腫,服到第五劑藥,兩腿腫脹消失,站立和步行不感覺疼痛。我再按胡希恕大師以方類證的原則,判斷她是少陰經證,處方〝桂枝芍藥知母湯〞合〝附子薏米湯〞(中醫稱為合方)。 處方中的藥有:桂枝15g、白芍12g、乾薑5g、炙甘草5g、炒知母6g、炙麻黃4g、防風5g、白術15g、熟附子6g、生薏米15g、長白山人參6g、石斛6g,每日服一劑,連服十五日。在服完十五劑藥後,她病癒恢復工作。隨訪三個月未有復發。

  以方類證是中醫辨證施治的尖端。就是說, 臨床上, 治病最終要落實在藥方與證型上。 按照這種經典的治病方法, 治病不是依據具體致病的物質例如細菌、病毒, 又不是依據致病的原因例如寒邪、風邪、火邪……, 而主要依據病人的證狀來用藥。 幾千年來總結的治療規律, 顯示了經典中醫與西方醫學的分別。 這種治療在臨床上證實效果良好, 經方大師之一胡希恕運用此法, 屢奏奇效。

醫話這裡我想說明一下,〝麻黃附子細辛湯〞是一條結構非常嚴謹的名方,我將它加入人參、石斛、淮牛膝、乳香、沒藥、當歸解釋起來,有點誠惶誠恐,但是它的奧妙之處,使我有一種動機想與大家分享,於是我姑且一試。方中以附子、長白山人參,霍山石斛溫五臟之陽,通行十二經脈,濡養關節;細辛根、乳香、沒藥相合,直達病源,溫散寒濕,利水消腫,宣痹止痛;原方叫〝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這味藥很重要,在用藥初期,對緩解證狀,必不可少,與當歸合用更有利於消腫止痛;淮牛膝引藥下行,致使全方消炎消腫,恢復下肢關節功能。



(醫案中病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均非真實)

文字整理於2015年7月
資料提供:趙醫師
請注意:

本網站由醫師所提供的藥方,僅給讀者參考。如果讀者正在服食其他藥物,或身患其他疾病,更須經註冊中醫/西醫同意才可服用。我們恕不負上任何責任。

趙生健康網 謹啟

頂部目錄添加收藏